即使是1978年年底的湖南,从北京去的顾志成,仍然不是个受欢迎的人。她不仅要接受接待方敌对和审查的眼光,出示的介绍信和工作证也被里外翻了个遍。两天里她被迫搬了3次家,最后只能住进30人一屋的信访招待所。
然而,面对省公安厅的人,顾志成正告对方:“这是一本好书。张扬一案搞错了,应该纠正。”
“纠正?你知道这个案子是谁批的?”他们反问。
顾志成知道这个“谁”指的是华国锋,也强硬起来,反问道:“那彭德怀的问题又是谁批的?”
她受到严厉斥责:“你们是什么记者?为什么为反革命说话?!”顾志成找到省委领导,同样受到质问:“你们青年报是共青团办的,怎么管到我们省委头上来了?!”
为了拿到第一手证据,顾志成来到张扬插队的山沟里进行调查。那里距公社所在地尚有300公里。从老乡那里,顾志成弄清楚了所谓“张扬毒死了贫下中农大肥猪”、“张扬杀了人”的证明材料,是由“上面”来的人代写的。“他们说张扬写了一本反毛主席的书。谁反毛主席,我们就打倒谁嘛。”贫下中农对来访的记者说。
1979年1月20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在一版右上角以《手抄本〈第二次握手〉是本好书》为题发表读者来信,并配发编者按:“本报复刊后,接连收到读者来信及书评,为在‘四人帮’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时期被打成‘反动小说’的《第二次握手》鸣不平,要求调查这本书的情况,为它平反。读者指出:这本书曾在许多地方青年中传抄,后被清查、收缴,一些同志因这本书而无辜受害。这是落实党的政策应当解决的一个问题。本报与中国青年出版社一起,对此做了专门调查……
3月10日,《中国青年报》再次刊登《要有胆有识地保护好作品手抄本小说〈第二次握手〉调查记》,客观介绍了《第二次握手》广泛传抄的事实和冤狱形成的过程,同时指出“有关公安单位不能公正对待这部作品”。
就在张扬的身体逐步康复的同时,他的精神也受到极大的鼓舞:从1979年3月中旬至4月底,《中国青年报》将《第二次握手》手抄本缩编到6万字,分期连载。
“当年,是中青报救了我的命啊!”这是时隔30年后张扬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。
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,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分别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若干信件,自称“张扬”或自命为“《第二次握手》的真正作者”。从当初避之不及到现在趋之若鹜,足见这组报道在大众中产生影响的深度和广度。
张扬感同身受地说:“《中国青年报》的这种影响,不是能以数学公式的方式计算的。在精神焦渴的时代,它的作用是一个宣言书。”还有评论认为:推动《第二次握手》从“地下”步入“地上”,绝不仅仅是转变一个人的命运,更是改革开放初期人们思想解禁、精神松绑的一面旗帜。
10年前,《中国青年报》刊载的《〈第二次握手〉是本好书》的读者来信,已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为“改革开放二十年文物”。如今又过了10年,北京地坛书市“新闻出版三十年成就展区”中,《第二次握手》仍被列在“改革开放初期读物”的首位。
Copyright ©1999-2018 Powered www.huasdaq.com
华斯达克资讯网©All Rights Reserved